□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顾小萍
近日,水利部认定并发布22处水文站为第一批百年水文站,位于我市鼓楼区江边南路的南京潮水位站位列其中。
绿树掩映的红色砖墙上写着6个金色大字——南京潮水位站,咫尺之外,是水汽蒙蒙的江面,矗立在江边不远处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当前水位、警戒水位、最高历史水位等数据。走近这座百年老站,建筑的外表已经读不出百年历史的韵味。“百年老站的历史价值,在于对100多年来水文数据的记录与保存,在于其为南京各级政府防汛决策、调度提供的坚实支撑。”江苏省水文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水情科科长严锋如此评价这座百年水文站。
(资料图片)
百年老站:守护长江安全的“侦察兵”
据记载,1858年,根据清英《天津条约》,清朝廷开放长江流域干流武汉、九江、江宁(今南京)、镇江等口岸通商并设立海关,各地相继设立海关水尺观测水位。1904年,江宁站开始观测降水量,1912年开始观测长江潮水位,自此南京站拥有了长系列潮位资料。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1912年初莅临狮子山视察南京江防工程时,要求一定做好水文资料的收集和积累。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潮水位站水文观测工作被迫停止。经水文人多方努力,1940年8月恢复了降水量观测,1947年5月恢复了潮水位观测。
“在1954年、1998年、1999年、2003年、2016年历次大洪水中,特别是2020年长江南京段超历史洪水期间,这座百年老站为长江中下游防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各级政府防汛决策、调度提供了数据支撑,被称为保护长江安全的‘侦察兵’。”严锋告诉记者,这位“老兵”不仅在2019年被水利部授予“全国先进报汛站”荣誉称号,2021年还被列为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又在今年7月被水利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百年水文站。
百年数据:从人工观测到遥测记录
1921年7月1日,长江南京站高潮水位7.84米,低潮水位7.72米;7月2日,高潮水位7.84米,低潮水位7.74米……在一本发黄的水位记录表上,详细记录着当年每日的高低潮水位。
严锋告诉记者,在建站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采用人工方式观测记载长江潮水位。195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工程局建成水位自记台,自此,南京站结束了人工观测潮位,观测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2011年,南京潮水位站陆续开始装备浮子式遥测水位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称重式雨量计等现代化观测设备。
据介绍,浮子式遥测水位计利用传感器感测天然水体水位的变化,进行水位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和显示。南京潮水位站还安装了视频监控高清摄像头,实现对测验环境的实时监控,实时视频校核水位。可以说,这座百年水文站也是水文科技进步的见证者。
百年水文:记录“任性”大自然
“它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于对百年长江水文数据的观测记录。”严锋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百年水文站通过连续积累规范的水文观测数据,发展至今,已形成了长系列水文观测资料,对掌握水文演变规律,预测未来水文情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支撑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数据记录显示,在有记录至今的100多年中,长江南京段最高潮水位10.39米(2020年7月21日);最低潮水位1.54米(1956年1月9日);南京多年平均降水量1052.0毫米(统计时间1905—2022年,其中1937—1940年缺测);年最大降水量1774.3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448毫米(1978年);24小时最大降水量299.7毫米(2003年7月4日)。
百年数据中,不仅仅包括南京水文数据,历次洪水对南京老城区的影响也均有详细记录——
1954年,在长江洪水和本地暴雨共同作用下,南京站超警戒水位历时长达115天,超10米的高水位持续了28天,当年南京老城区淹水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米;
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洪水,长江超警戒水位历时91天,超10米高水位历时17天;
1999年6月7日至6月30日水阳江流域普降暴雨,发生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9天,大于100毫米的大暴雨4天,最大日降雨量达到190毫米。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普降暴雨,长江南京站高潮水位6月30日达8.56米,超警戒水位,7月26日最高潮位达9.88米。在长江水位的顶托下,水阳江流域出现超历史最大洪水;
2020年7月,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发生雨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降雨。长江南京站7月21日出现最高潮水位10.39米,超历史最高水位(1954年10.22米)0.17米。全市启动长达54天的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
百年来,南京潮水位站见证了长江的一次次洪涛汹涌,也记录下人类面对自然灾害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未来,南京百年水文站将继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