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过一个故事:有对母女一起来就诊,令人惊讶的是,她们都表示是替对方咨询的,认为自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母亲说:“女儿从小一直乖巧听话,没想到上初中之后,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稍微说她两句,就对我大吼,还什么都不告诉我,害得我整天都很担心。”女儿反驳说:
“我妈肯定是到了更年期,经常疑心疑鬼。现在经常偷偷进我的房间,不仅偷看我的日记,还随意拿我的手机,我说她侵犯我的隐私,她还骂我。难道孩子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吗?”面对咨询师,两人都据理力争,希望得到咨询师的赞同。咨询师说:
“你们这是更年期撞上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一个极度渴望自由,一个极度渴望掌控,两种矛盾的情感相互冲突,自然争吵不断。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分个对错,而是要认清自己。”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 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当更年期撞上青春期,双方都应该尽早做出改变,在冲突中理解彼此、了解自己,才不至于两败俱伤,破坏一家人的感情。
01
更年期撞上青春期,
无异于火星撞地球
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我种了一个小宝贝,却收获了一枚炸弹。”这枚炸弹指的就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灵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开始追求独立、注重隐私,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却往往事与愿违。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赵玉平讲过一个身边的故事:某天,一个妈妈给她打电话,接起来就是一句:“赵老师,这日子没法过了!”原来,有天晚上,她在客厅打扫卫生,孩子在卧室写作业,两人本来相安无事。但儿子出来接水时,她顺嘴问了一句:“作业写完了吗?”儿子一下子就炸了:“烦不烦,问什么问,再问我就不写了,你少管我!”说完就回了卧室,“砰”地一下甩上了房门。妈妈瞬间懵了,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赵玉平找这个男孩谈心,男孩抱怨道:“自从我上了初三,我爸我妈每天都问这句话,我都能理解,更年期碎碎念,又不懂又着急,只能关心作业。”但问题是问完这句话之后还有后续。他回答写完了,妈妈就会说:“写完了就坐在沙发上发呆愣神,不抓紧时间去做个习题、背背单词!就这破学习态度,每次都是推一推动一动。我跟你爸辛辛苦苦在外面挣钱供你上学,你就这个德行,你对得起谁啊?”他回答没写完,妈妈更是唠叨:“没写完,不抓紧时间去写呀,就坐在沙发上发呆愣神,就这破学习态度……你对得起谁啊?”在妈妈长期的说教和指责之下,男孩的情绪愈发焦躁,就像一个装满火药的炸药桶,稍微碰上一点儿火星子,就会爆炸,伤人伤己。知乎上曾有个话题:青春期时,你最受不了父母什么?有网友整整罗列了8条“罪状”:只谈学习、唠叨、说教、否定、情绪失控、窥探隐私、不信任自己、不关心我真实的想法。原本亲密的亲子关系,因为各自进入特殊时期,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彼此伤害,亲情也随之变得淡薄。那么,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真的就无能为力了吗?当然不是,心理学家戈登曾提出过一个“父母效能”理论:“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实他们深爱着父母,他们叛逆的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在网上看过一个“割漆人教子”的故事。割漆人老郑的儿子,上了高中后开始厌学,大家都觉得老郑会把儿子毒打一顿,谁曾想他却跟儿子许诺:“你若是能跟我当一个月的割漆工,剩下的书不念也罢。”儿子听了立马答应,觉也不睡了,跳下床去磨割漆刀。妻子不放心,悄悄跟老郑抱怨他,老郑却淡定地说:“孩子马上要高三了,打游戏打得黑白颠倒,如果他能跟我熬下来,也算是成人了。”第二天,两人凌晨4点半就进山割漆了,结果还不到下午,儿子就累得浑身酸痛。晚上回家时,看见母亲早早做好的一桌子美味,他不禁眼眶发热。那天起,儿子重新回到了课堂,决心好好读书,几年后顺利大学毕业,找了份好工作。正如作家麦家所说:
“青春期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帮助孩子变成一朵花,抹平尖锐的地方,帮助他们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有多对,就有多错。只有真的理解孩子的变化,尊重和支持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才能帮助孩子度过危险的青春期,健康快乐的成长。
02
更年期和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蜕变“更年期”这个词,在如今的互联网语境下,伴随的更多是焦虑、易怒、不讲理、神经质等负面词汇。打开社交平台,输入“更年期”,我们会得到以下内容:“远离更年期的女人,否则会变得不幸。”“如果我有罪,请让我辞职,而不是一天天和更年期老板吵架。”“一大早不知道发什么神经,更年期的女人真可怕。”就连骂人都是:“一个大男人嘴那么碎,活像个更年期的妇女。”……诸如此类的吐槽随时都在更新,中心意思都是在说,更年期的女人就是灾难。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年期的女人因为激素的影响,变得情绪紧张、神经敏感,她们不是不想控制,是真的没办法控制,她们需要依靠亲人以及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才能走出这段时期。韩剧《请回答1988》里,正焕的妈妈,也就是胡同里人称“豹子女士”的罗美兰,在52周岁时进入了更年期。开始时她不以为意,甚至觉得闭经后轻松多了,再也不用忍受每月一次的麻烦。只是,没过多久,她发现自己低估了更年期综合征带来的痛苦。从来没皱过眉头的她,开始变得情绪低落,经常控制不住地冲丈夫发无名火,气消后又开始后悔。她对朋友说:“为什么会生气呢?只是在餐桌上放了冰淇淋而已,就是心里有股火,突然就流泪了。”好在,她的丈夫和孩子注意到了她的异常,他们包揽了家里的一切家务,小心翼翼地照顾她的情绪。因为她羡慕德善妈妈有贴心的女儿,可以带妈妈吃好吃的、帮妈妈涂指甲、提醒妈妈吃药,正焕就自诩“二女儿”,专门从空军基地赶回来照看她。正焕发现家里的照片都被反了过来放着,那是妈妈做的。进入更年期就意味着衰老,看着过去的照片只会平添忧伤,看不见心情还能好点。在看照片的时候,正焕发现父母的结婚照是合成的,于是暗中策划,准备借着“豹子女士”的生日宴给她补办一场婚礼。在生日宴上,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人人称“大姐大”、从未掉过眼泪的“豹子女士”,感动的哭了。她流着泪,对正焕说:“妈的更年期一下子就过去了。”之前在微博上看过一个话题“妈妈更年期的时候,你有做过什么事哄她开心吗?”底下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自己在妈妈干活时给她讲笑话,笑话很成功,他被赶回了卧室;有人说,自己当时也很不听话,在家待着就会和妈妈吵架,所以经常跑去同学家,避免冲突;但也有人说,自己当时并不了解更年期是什么,什么也没做,还让妈妈承担了很多自己的负面情绪,现在想想很后悔……这些孩子的妈妈无疑是幸运的,有孩子陪伴度过更年期。即使孩子当初没做什么,但现在的后悔情绪,也足以证明这些孩子在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他们能够体会母亲的不易。而且更年期不仅会出现在妈妈身上,爸爸同样也会有,专业名称叫“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两者表现也基本一致。这个时期的父母,对孩子的需要也是超乎平常的。面对更年期的父母,孩子也要多有些耐心,多想想父母一直以来的照顾和陪伴,体谅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度过这一时期,一家人重归旧好。03
化解更年期和青春期矛盾,一定要做好这3点武志红在《为何爱会伤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生命是一个轮回,你势必会发现,‘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在同一个地方以同一种姿势摔跤的历程。同样的,每个家族的生命也是一个轮回。命运之所以给我们这些轮回,正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这个功课。”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是危机更是机遇。安全度过这个时期,亲子关系将会更加紧密,家庭氛围也会更加融洽。
1.互相理解,保持良好互动
就像《共情力》的作者乔拉·米卡利说的:“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无法相互寻求支持、鼓励、温存和爱。”不管是青春期还是更年期,都只不过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更需要一家人彼此理解。父母理解孩子青春期想要独立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隐私,给他们留下一定的个人空间,例如进房间前先敲门、控制自己的唠叨、少说话多做饭……孩子理解父母更年期的焦虑烦躁,以及面对时间飞速流逝的不安恐惧,给他们一定的安慰陪伴,例如多和他们聊聊天、教他们用最新的软件、陪他们看最新的电视剧……家不是争吵的地方,不应该充斥着硝烟,唯有相互共情,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才能共同渡过难关。2.积极表达,沟通要有技巧
教育家卢梭说:“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发脾气、讲道理和自我感动。”对家长来说,最需要意识到的就是“不要在所有的时刻都想着要教育”。孩子指着路边的小鸟说“真好看”时,想听的不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孩子吃着美味的饭菜说“真香”时,想听的不是“粒粒皆辛苦”;孩子说学习“真难”时,想听的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双方缺乏沟通,家长单方面的讲道理,只会推远与孩子的距离。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平等的,表达与倾听并存。父母输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诉说自己的问题,同时得到父母的回应。一个积极的、正向的沟通模式,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求同存异、和睦相处。3.用心陪伴,保持情绪稳定
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告诉我们:坏情绪的传染,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发而不可收拾,只会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若是家中有一个人情绪不稳定,这种坏情绪会很快地在家中蔓延,最终因为某件再小不过的事情突然爆发,战火重燃。而青春期和更年期,正是父母和孩子双方情绪问题高发的时候。首先,当我们的情绪要爆发时,可以深呼吸、调整心态,及时离开,避免矛盾的出现;其次,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以和家人约定一个共同的暗号或者行为,当一方意识到事态无法控制,立即依照约定好的各自冷静,以免在吵闹中互相伤害;若是冲突还是发生了,可以找一个大家都心平气和的时间段,进行复盘分析,剖析矛盾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防止在同一个事情上多次争吵。什么是家呢?看过这样一段话:
“家是月光下的倾诉,夕阳里的搀扶。家是一份责任,一副重担,也是真正让你觉得温暖、自由、放松的地方。”一个家庭,孩子是希望,父母是后盾,唯有彼此理解、坦诚以待,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纷繁的岁月里,活成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