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
(资料图片)
要说这世上的无奈之事,子欲养而亲不在,绝对是一个。有些事情可以改变,但是生死之事却无法改变。它无关身份学识。公平公正。即便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的崔琦也不例外。
崔母出身书香门第,知晓再苦不能苦教育
1939年,崔琦出生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他的出生可谓是崔家盼星星盼月亮盼出来的。因为崔家之前的三个孩子全部都是女孩儿,他是家里唯一的一个男孩子。巧合的是,崔琦的母亲王双贤正与他相反,王双贤是王家唯一的女孩儿。
王家是书香门第,身为小女儿的王双贤,理论上来讲应该是受尽宠爱,并且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可惜,王双贤出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人们仍遭受封建思想的束缚。
而越是高门大户,规矩越是繁多,王父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无奈之下,王双贤丧失了读书的机会。不过也因此,她身上具备着古代女子的温柔安静,这一特质深深的影响着崔琦,他也成为了一个安静的人,这为他后续研究物理工作平和的心境打下了基础。
崔琦
王双贤虽然自身教育水平不高,但是王家的家世毕竟摆在那里。所以王双贤的眼界比之寻常女子要高上许多。她执意崔琦外出求学的原因也在此。
崔琦的父亲崔长生则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原来崔家的土地并不多。不过有王家的帮忙,崔家在清政府被推翻后,被定义为了富农,是崔琦家乡仅有的四户富农之一。
土改
没过多久,中国迎来了解放,国家颁布了土地相关的改革政策,身为富农的崔家被平分了。可实际上,虽然崔家的土地达到了富农阶级,但是崔家的家产并不丰厚,只有三间房,且只有一间房可以住。但是没人管你是真富还是假富,因为没人会嫌弃自己分到的多。
最为关键的是,崔家的土地不仅被封了,崔长生还迎来了批斗,导致了崔家的日子大不如前。不过上文中也说了,王双贤出身书香门第。知道再苦不能苦教育,于是毅然决定让幼子外出求学。
批斗
彼时崔琦不过12岁,王双贤决定将崔琦送往香港求学。因为当时香港的发展远远快于大陆,而且崔琦的两个姐姐也在香港发展,彼此之间能有个照应。
外出求学,没能见父母最后一面
只不过对于当时的崔琦来说,他本人并不太愿意前往香港。一是因为他并不想离开父母;二是因为他是货真价实的内地人,而香港是讲粤语的。不过,面对母亲的殷殷期盼,崔琦还是踏上了求学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当崔琦的学业步入正轨时,远在家乡的父母却又遭到了磨难。那是1958年,国家发动了错误的政策,致使崔琦的父亲再一次的受到了批斗。
这一次的批斗比之解放时期的批斗更为严重,崔家余下的家产被没收了不说,崔父甚至遭受了身体上的刑罚,一连几个晚上都被人拿着棍子殴打。那时崔长生已经60岁了,身体本就积劳成疾。如何能忍受这样的殴打。于是在次年,没等到见儿子最后一面。崔长生就去世了。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这次错误的政策产生的效应还没有结束。1959年,全国范围内都迎来了灾害。北方迎来了罕见的特大旱灾,尤其以河南省为最,受灾面积累计达到了830万公顷。之前错误的政策让国家对于这次灾害没有充足的预估和准备,天灾加上人祸,导致大饥荒爆发,饿死了许多人。
饥荒
好在王双贤侥幸活了下来,但是上天似乎总不眷顾这个女人。没过几年,国家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政策,中国近代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来了。1968年,因为王双贤曾经的富农身份和她在香港发展的几个孩子们。她被批斗为"里通外国"。
王双贤无法忍受这不白之冤,不久后便郁郁而终。与崔长生相同的是,她也没能见儿子最后一面。可怜崔父崔母将崔琦养育这么大,却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也可怜崔琦带着父母亲的期望外出求学,回家的路却再也找不到了。
不过,崔琦到底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在香港完成中学学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于1967年获得了该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崔琦辗转多个实验室,主攻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
因为少时母亲的影响,崔琦在研究工作中十分安静专注,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努力,让崔琦获得了不菲成绩,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这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1998年,凭借此发现,崔琪荣获诺贝尔物理奖,这是我国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崔琦
不要逃避历史,每段历史都有存在的价值
然而,光宗耀祖的崔琦却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面对众人的质疑,崔琦说:"父母永远活在我心中,形式并不重要"。这句话说的未免太过官方,只是我们身为外人也不能猜测崔琦的内心真实所想。不过结合崔父崔母死去的原因,大致也可窥得一二他的内心。与其说是崔琦不想回到家乡,不如说说他是不愿意回到那个时代。
崔父崔母分别死去的那两个时代,都是中国不愿意提及的时代,这是许多中国人心中的痛。人类是趋利避害的生物,所以对于这种痛,往往会选择逃避。然而,逃避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去面对,去克服,找到解决方式。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崔琦
就如唐朝时期李世民曾经说过的一样:以史明鉴可以知兴替。黑格尔也曾经讲过,一定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可见无论是好的历史还是坏的历史,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应该闭口不谈,这便是历史的意义。也是历朝历代史学家为求史实,宁愿放弃尊严,放弃性命的原因。所以说,史学家是令人敬佩的。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血淋淋的历史摆在前面,政治家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就好比中国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几乎都离不开皇帝的昏庸,但是后续的皇帝却还是不吸取前朝的教训,仍旧昏庸无道,导致亡国。比如秦二世,比如宋朝。这是因为皇帝是一个政治家,而并非是一个历史学家,他们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崔琦
政治家着重于当朝当代的功绩,而历史学家往往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趋势着目。所以说,像李世民那样经天纬地之才是少数。
而如今的我们也不用再逃避历史,应当对历史多一份宽容,那是时代大局下的无奈。崔父和崔母。也不过是时代的牺牲品。虽然这会成为崔琦永远的痛,但是他从未因此颓败,反而带着父母亲的期望,展翅高飞。这与以史为鉴有异曲同工之处。一者是避免再犯错误,一者是让自身强大,无惧挑战。